作者: 來源: 發表時間: 2025-09-08 10:49
近日,一部紀錄片《面人》刷爆了網絡,引發廣泛關注。紀錄片以一張由菏澤市民任月燦收藏的、蓋有“華僑救濟鐵山失業工人委員會”印章的紙質證明為開端,上面寫到:“龍運鐵礦山工人任冠祿為愛國義憤自動退職,回國途中所到各地請予以招待。”而這位愛國華工的退職之舉,猶如一把鑰匙,打開了一段在國內、省內甚至菏澤當地都鮮有人知的歷史記憶:80多年前,數百名菏澤籍勞工,在4000多公里外的馬來亞(今馬來西亞),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,點燃了一場大規模的抗日烽火。今天,這段崢嶸歲月雖已遠去,但這群心懷大義的山東人,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所作出的逆境抗爭與愛國之舉,值得后輩永遠銘記。
海外求生:菏澤面塑藝人“下南洋”
菏澤古稱曹州。清咸豐三年,江西弋陽米塑藝人來到菏澤,與當地花供藝人合作,把“米塑”與“花供”技藝結合,形成了最早的“曹州面人”。后來,很多出自菏澤的“面人郎”成為游方藝人,扛著自己的面人挑子,走向全國甚至海外。
1928年春夏之交,正值青黃不接的時候,菏澤解元集村的很多人家缺少糧食。為了糊口,解元集村一帶的十幾個“面人郎”,在25歲的常天緒帶領下,走廣東,過香港,經過數月的艱辛跋涉,最終抵達馬來亞。
當時,馬來亞為英屬殖民地,橡膠種植業和采礦業是當地兩大經濟支柱。1916年,馬來半島東部的丁加奴州龍運縣發現富鐵礦,日本久原礦業隨后投資開采。龍運鐵山作為馬來亞較大的鐵礦山,最多的時候雇傭著近3000名華工。于是,來自山東菏澤的面塑藝人們選擇了在龍運鐵山落腳,常天緒還漸漸成了礦區工頭。后來,常天緒曾兩次回鄉,在山東、河南招募800多名工人,僅菏澤就有500多人跟隨他去了馬來亞。
在礦山上,日本人對礦工極為苛刻。他們逼迫礦工拼命勞作,而礦工們每日掙得的工資卻難以維持自身的基本生活,有時還會遭到日本工頭的欺凌與辱罵。盡管遠離祖國、漂泊無依且為衣食所困,但祖國和家鄉依然是鐵山華工們最大的牽掛。
“五三”慘案、“九一八事變”、“七七事變”……中華民族屢遭涂炭,世界各地的僑胞感同身受、牽腸掛肚,紛紛成立抗日救亡團體。馬來亞各界抗敵后援會也行動起來,派出宣傳員,分別到日營礦山秘密發動罷工。1938年2月,著名華僑抗日英雄莊惠泉潛入龍運鐵礦。當時龍運鐵礦每天出產鐵礦石1000多噸,若以此制造軍火,每小時可造子彈約4.5億顆。得知這一情況,鐵山華工們的民族意識被喚醒,他們的愛國情懷勢不可擋。于是,常天緒積極聯絡并動員礦區其他工頭,秘密籌備罷工行動,跟隨常天緒做工的70多名解元集村老鄉也加入了行動隊伍。
龍運鐵礦舊址
罷工抗日:傾盡力量支援祖國
1938年2月28日,龍運鐵礦大罷工全面爆發。常天緒等20多名工頭在報紙發出啟事,表示“從此誓與敵人完全斷絕關系”,“不再供敵利用”。華工們撕破工裝,扔掉鞋子,浩浩蕩蕩列隊離礦,分批去往新加坡。南洋地區各大報紙紛紛報道,新加坡《南洋商報》兩次拿出全部版面進行聲援。
罷工風暴迅速席卷了馬來亞、新加坡的多數礦山和船廠。據馬來亞礦務局統計,1937年之前,日本每月從馬來亞地區運出鐵礦約12萬噸,罷工后每月僅運出約1.24萬噸。
罷工運動不僅有效減少了當時日軍的戰略物資,還激發了馬來亞僑胞的愛國熱潮。1938年3月11日,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大會,罷職華工和當地群眾共5000多人參加大會。會上還播放了《義勇軍進行曲》,歌聲一響起來,大家頓感熱血沸騰,愛國之情愈加強烈。
同時,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為陸續抵達的華工安排食宿,指導他們支援抗戰。欲回國者,則為其購置船票并開具證明,沿途各愛國社團須予以招待。菏澤眾多勞工有的將工錢捐獻,有的在新加坡捏制面人義賣。此后,大部分華工踏上了歸國之路,常天緒、張啟運等人則留在了馬來亞,依然堅持購買國債支援抗日。1942年2月,日本軍隊占領馬來半島,包括常天緒在內的很多華僑抗日人士遭到搜捕追殺。
抗戰期間,遍布世界各地的僑胞,以抵制日貨、購買國債、捐款捐物、組建義務軍回國參戰等方式支援抗日,成為祖國抗戰的海外大后方。
常天緒全家照
回國回鄉:積極入黨頑強抗戰
經過大罷工的洗禮,家國大義已深深銘刻在這群挺著錚錚鐵骨的山東人心里。解元集村勞工歸國后,又積極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中。
回村的華工思想比較進步,很容易接受革命道理。很快,解元集村和周邊村莊有20多名進步青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這其中就有歸國華工常合民、段振民、段振東、王富安、王林瑞,歸國華工王富安的妻子張玉閣,歸國華工常朝貴的兒子常樂進,以及解元集村村民王振堂、齊子英、齊子英的妻子張子卿。
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,解元集村和周邊村莊的抗日組織還成立了地下武工隊。武工隊隊員們聽說解元集村的地主聯莊會新買了幾支鋼槍,便利用解元集村唱大戲的時機,里應外合,白手奪槍。村里有一個名叫劉二桿的漢奸,多次向日軍提供情報,嚴重破壞地下黨組織。常合民便借著與劉二桿是舊相識,邀請其在酒館見面,趁機將其除掉。
據了解,解元集村有70多人參加龍運鐵礦大罷工,一半以上的歸國華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其中有多人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地下抗日武裝中擔任領導職務,他們還組織家人和村中貧苦群眾,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和人民解放戰爭。這些曾經以捏制面人為生的“面人郎”,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,挺起了威武不屈的脊梁,通過一次次的抗爭與奉獻,書寫了一段樸實而動人的愛國故事。(戰翠萍張好鄭茂生陳中侯雪雁)
來源:山東僑報